昆明手绘墙画,昆明手绘墙画价格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昆明手绘墙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昆明手绘墙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安小雁塔为什么千年屹立不倒?
西罗马,东长安!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而拥有一千三百年历史的小雁塔,对西安这座古城来说,其实不算太悠久。
不管是名气还是规模等等,小雁塔其实都无法与大雁塔相比。
从建成至今,小雁塔历经各种变故,最出名的就是“三离三合”,地震之类也是有的,可小雁塔却始终屹立不倒,如今已成为代表性的唐代建筑。
小雁塔原本并不叫小雁塔,而叫做“献福寺塔”或者“荐福寺塔”,因为这座塔位于当年唐朝的荐福寺之中,而早期佛寺建立时也没这座塔。
义净法师西行求法回国前后,小雁塔在佛寺扩建时建成,成为义净的译经场所。
佛塔建筑起源于古印度,《大唐西域记》记载,印度佛塔被称作“雁窣堵坡”,而所谓的“窣堵坡”就是梵语的“塔”,因此佛塔也被称作雁塔。
高宗驾崩后,皇室在开化坊建造了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女皇为纪念高宗,改大献福寺为荐福寺,亲自书写牌匾,让吴道子为寺院绘制壁画。
公元695年,与当年的玄奘一样西行求法的高僧义净回国之后,武则天以太宗迎接玄奘的规格欢迎了义净,这有了后来建造小雁塔的契机。
中宗景龙年间,荐福寺大规模扩建,这时候建造了小雁塔。
唐朝中后期开始,荐福寺屡屡遭到破坏,最终几乎完全毁掉,然而小雁塔却几乎完整地被保全了下来,堪称是个奇迹,此处也成为长安百姓们的祈福圣地。
如果说人为的破坏有意避开了小雁塔,可在历史上关中地区时常地震,小雁塔自然也是经历了多番大难,却还是保存了下来。
关于小雁塔三离三合的传说,就是说历史上小雁塔多次因为地震而开裂,可之后又逐渐闭合而且完全没有因为地震所倾倒。
小雁塔的三离三合,主要发生在明朝时期,有一裂一合发生在清康熙时期。
明成化二十三年,陕西六级地震,小雁塔裂出了一条一尺宽的大裂缝,可在三十多年后正德年间的一场地震中,这条裂缝居然自己合拢了。
在明清两朝,小雁塔多次因为地震而开裂,可塔身不仅没有完全崩塌,反而后来裂缝自己又慢慢闭合了,居然还有自我治愈的神奇现象。
对于小雁塔自我复原的神迹,目前最主流的说法是地基锅底说,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勘察,也彻底否定了这种说法。
小雁塔地基由外围向中心不断加厚,地宫外是厚近四米的夯土,还有极其坚固的碎石层。
由于小雁塔的建造结构特殊,所以很容易在地震发生时整体裂开,整个小雁塔的窗户都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墙体结构并不牢固。
对于三离三合的传说,现代研究后发现,小雁塔是用青砖与黄泥建造,裂开之后大量木构掉落之后,根本不可能自然回到原位,所谓的愈合,可能只是杂草丛生遮盖了裂痕。
由于年代久远,现存中原的唐代建筑已经非常稀少,除了大小雁塔,其他几处都在山西,是近代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所发现。
唐代佛塔建筑工艺已非常成熟,所以建筑物相较来说比较坚固。
小雁塔建成之后,也并非完全没人管,至少在宋朝时期,就有大量关于小雁塔维修的记载,明清时期,也对小雁塔进行了多番修葺。
毕竟小雁塔是个特别的地方,王朝更迭与诸多战火,最终都没有太波及小雁塔,人们还是比较敬畏这里的,这才造就了小雁塔的幸存。
大荐福寺小雁塔位于西安南门外1.5公里的荐福寺遗址内,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公元707~710)年,是唐代长安城中荐福寺的佛塔,小雁塔之名是大约明代以后出现的对荐福寺塔的俗称,小雁塔原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十五级(层)。
那么小雁塔为什么能前年不倒呢?其主要原因是修缮。
唐朝末期的战乱中,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公元1116年(北宋徽宗政和六年)一位自称“山谷迂叟”的信士发愿修缮小雁塔,将风化严重的塔檐、塔角修好,以白土粉饰,至今塔身可见白土粉刷的痕迹。
明、清两朝时期对荐福寺和小雁塔进行过多次修缮。明代开始了荐福寺的中兴,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保留先有的格局。公元1426年(明宣德元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钦锡度牒,到荐福寺住坐,见这里殿堂荒废,遂发愿重修。公元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大修竣工后,向朝廷乞赐寺名。如今的“敕赐荐福寺”匾额就是当年明英宗的亲笔。公元1487年(明成化末年)西安地区发生地震,小雁塔的塔身震裂。后来重修时在塔的底部砌了一层地宫。
1949年~1957年寺内殿宇由机关占用。1958年后文物部门接管了荐福寺,开始了对荐福寺和小雁塔的修复。1961年国务院颁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4年~1965年对寺、塔多处进行了加固和修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基本保持了古建筑原貌
在西安城南荐福寺内,有一座唐代古塔——小雁塔,相传它不仅能预测庄稼收成,而且还抵抗了70多次4级以上地震,更神奇的是,这座古塔在塔身3次开裂后竟然自然合拢。人们不禁会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令距今已1300多年的古塔做到震而不倒、裂而不塌呢?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抗震建筑,比如,在建的昆明新机场候机楼,它的地基架在了一个个用橡胶制成的圆柱体上,整个建筑就像是一艘悬浮着的大船,在地震发生时,震动波被加装在受力最大地方的柔性橡胶隔震垫吸收,把破坏力消减掉,便能减轻地震对建筑的破坏。但专家分析,凭借当时的技术水平,小雁塔地基下是不可能采用隔震材料的。
小雁塔千年不倒的原因,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因为小雁塔拥有中间厚两边薄的巨大塔基。塔基采用夯实的泥土做成,周围则是普通的软土,这样当地震波来临时,小雁塔的塔基就像倚在了柔软的沙发上,从而使小雁塔像不倒翁一样在晃动摇摆中逃脱了历史上70多次地震。
但许多专家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从力学观点看,物体要形成“不倒翁”效果,需要物体上下为一整体,同时重心一定要很低等条件,但是小雁塔并不具备这些要素。
在进一步勘察中,人们发现小雁塔地基采用了中国古代墓葬修建中广泛使用的地基形制,四周浅、中间深、由外围向中心逐层加深增厚,这种台阶形地基于扩散塔底压力、减少塔体的沉降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此外,砖墙围成的筒状结构塔体、较厚的塔壁、均匀的土质、宽广坚实的台阶形地基,以及考究的建造工艺等等,这些因素也成为小雁塔经历70余次地震,而屹立千年不倒的原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昆明手绘墙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昆明手绘墙画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