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墙绘资讯!

墙绘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墙绘资讯 >详情

北欧墙体彩绘,北欧墙体彩绘图片

发布时间:2025-03-31 02:16:05 墙绘资讯 0次 作者:墙绘资讯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欧墙体彩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北欧墙体彩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没有北欧风手绘绿植图片?

几乎是所有北欧和极简风的室内绿植标配,随便放个盆子,摆哪都巨好看!

北欧墙体彩绘,北欧墙体彩绘图片

其叶常年碧绿,极为耐阴,是有名的室内大型盆栽观叶植物。

同时它具有吸引二氧化碳的奇特本领,有益以人的身体健康。


观看卢浮宫美术馆八大部艺术,如何选择欣赏路线?

从免费到15欧看一次(卢浮宫对居住在欧盟地区26岁以下居民免费),卢浮宫不知去了多少回。但每每有人希望我推荐如何浏览卢浮宫时,我常答,随缘。——事实便是如此,卢浮宫绝不属于规划好了路线便能愉快享受观看经验之处,宫殿之复杂,藏品之丰富,足以让每位艺术爱好者瞠目结舌,甚至许多游客在“粗略地”花了几个小时浏览之后——5个小时的游览对于卢浮宫而言也只能算是粗略——根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通常人们认为卢浮宫的入口仅有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如下图:

旅游淡季的下午时分,排队半个小时入场也属于常事。因此,对其他入口的掌握已经能让你在观展最初时分,赢上一截儿:

比如出了地铁,稍微留意下,可以找到卡鲁塞勒(carrousel)入口,通常比金字塔排队要快上许多,个人较常用。

至于购买博物馆的参观票,不仅可以现场多种途径购买,也可以网络提前预定,卢浮宫官网提供中文服务,一般旅客大可先在官网上了解适合自己的信息,比如官网就推荐了一些经典游览路线,适合于只有半天参观时间的游客,附上中文网址:

https://www.louvre.fr/zh/homepage

至于题主标注的卢浮宫美术馆8大部门(古东方美术、古埃及美术、古希腊罗马美术、伊斯兰美术、绘画、雕刻、美术工艺品、素描·版画),参考意义并不大,例如光绘画部分,就可以细化为古希腊绘画、北欧绘画(1350-1850)、法国绘画(1350-1650)、法国绘画(1650-1850)、西班牙绘画(1400-1850)、意大利绘画(1250-1800)等等,从下图中能看出来卢浮宫的主要构造,三大展厅,SULLY, DENON, RICHLIEU的入口都在-2层,而由于卢浮宫特殊的U字型构造,无论如何都是很难一次性流畅地观赏完整体收藏。

因此,在官网上也为时间并不十分充裕的游客们推荐了路线:

https://www.louvre.fr/zh/parcours

例如卢浮宫馆藏杰作路线,推荐参观时间为1个半小时(个人认为包括前后时间——排队或参观商店,最好预留2个半小时左右),能够欣赏到卢浮宫最为著名的一些收藏,例如“镇馆三宝”:《米洛岛的维纳斯》、《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蒙娜丽莎》,除此之外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和安格尔著名的《拿破仑一世与约瑟芬皇后加冕礼》、《大宫女》等作品也在该路线规划之内。参观的结束路线上还能碰上米开朗基罗在意大利以外不多见的两件雕塑作品。

当然,列举的只是家喻户晓的一些作品,艺术知识储备愈丰富的观者自然有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在丰富的馆藏中寻找自己的偏爱,规划自己的路线,也能获得更多更大的“惊喜”,例如在“自拍杰作”《蒙娜丽莎》面前,通常会聚集许多“狂热”的粉丝,将原本便不算大尺寸画作的欣赏距离生生又拉开几米,远远望去,笔触色韵均看不真切,倒不如转过头来,细细欣赏威尼斯画派大师之一,缇香学生之一,委罗内塞的巨幅传世名作《加纳的婚礼》,体量的震撼比“难以观赏”的《蒙娜丽莎》强烈太多:

给第一次前往卢浮宫观赏游客的建议是充分利用中文官方网站上的信息,能使本就不充分的游览时间里能更多更有效地进行观看。但个人信奉的看画原则要松散得多,以画引画,悠悠然不急不切地到了展馆,拿上一份简要的导览图,慢慢观看就好,无论雕塑,绘画还是古代藏品,随着你的漫步逐渐充实一个世界,任由艺术品引导你前行,要有性子,还能租上个导览器,边走边听,知晓的故事权当复习,新的信息还带来新的兴奋,这是我所认为的好的观展经历,惬意且充盈。

风靡一时的威尼斯绘画,如何演绎光线与色彩的融合?

威尼斯绘画有一种激荡心弦、引人入胜的色调。正是由于此光线和色彩一特点,使得威尼斯绘画在世界各国博物馆的展厅里备受青睐,即使是普通观众也能够以自己的“第六感”一下子就辨别出那种独有的气质。

对光线进行科学观察,分析光线如何展示形状,这一理念是1474年至1476年由一些佛兰德斯艺术家带到威尼斯的,他们得到了威尼斯人的赏识。当时威尼斯显赫的绘画世家有维瓦里尼家族(安东尼奥、巴尔托洛梅奥、阿尔维斯)和贝利尼家族 (雅各布、 真蒂莱及乔瓦尼),他们迅速接受了这些艺术家的教导,同时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学生及直接或间接的追捧者,这使得威尼斯绘画得到了彻底的革新。

先是真蒂莱•贝利尼崭露头角,后来是他的弟弟乔瓦尼•贝利尼占了上风。他们承担了很多公共机构的委托绘画:威尼斯共和国总督的肖像画,总督府里重现历史场面的绘画,还有那些奢华建筑里的叙事油画。正是这个了不起的艺术家乔瓦尼•贝利尼,使得威尼斯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之一,可以与任何其他城市相媲美。他的代表作品绝对属于新的“威尼斯风格”,即将光线和色彩相结合,使色彩反射再现,重新营造画作的自然景观。

威尼斯绘画作品散发着“最晴朗的光”,这光芒来自超凡的智慧与独创的艺术,这束光,越过了威尼斯共和国辉煌的千年历史,直到今天依然绚丽夺目、永远迷人。

供参考。


威尼斯盛产玻璃与蕾丝,衍生出的 Venetian Art 以色彩绚丽明亮为特色,与南方意大利推崇古希腊罗马艺术的 Renaissance 风格不同。古老威尼斯也是西欧与东方的文化交融点,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往来,使威尼斯艺术汇入了大量的拜占庭与伊斯兰元素。风靡一时的 Venetian School (威尼斯画派),便诞生在这座风情万种的北方小岛。

Bellini 是最早采用 Netherlandish Oil Painting (油画) 手法的意大利画家,慢干的油彩使得颜料调色可以更加细致,着色更加自然丰润。他非常善用光影效果,以光晕取代了以往威尼斯绘画中明朗的轮廓线条,使画面富于朦胧美感。Bellini 最早把现实主义带入了威尼斯绘画,并将 Netherlandish 细致描绘的手法自然融入意大利宗教画风。在他的画中,和谐明丽的风景与肃穆庄严的宗教特质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为刻板的宗教绘画注入了温和的人文主义感情。


这本书讲到的色彩,都是基于人眼泛泛而谈,如果昆虫有智力,进行色彩学研究,则它所看到的色彩,应该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其实可以取名《光线与色彩浅谈》,但是这样一来,又怕好像是教科书,大家不喜欢看,于是投机取巧,叫《趣味光线与色彩》,用以吸引眼球,见谅。这本书,可以当做不那么有趣的趣味读物。如果是绘画工作者,或许也能对色彩有些许帮助。

如何理解荷兰传奇画家维米尔英年早逝,画作中的女子安静舒适美好,且有仪式感?

资本主义在荷兰空前发展,并使荷兰成为17世纪欧洲最开明的国家,也就在此时,荷兰迎来了其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哈尔斯、伦勃朗以及维米尔被称为荷兰艺术界的“三驾马车”,那么,如何理解荷兰传奇画家维米尔英年早逝,画作中的女子安静舒适美好,且有仪式感?

荷兰传奇画家维米尔,画作中的女子安静舒适美好,且有仪式感

维米尔(1632~1675年)一生只活了43年,但维米尔是荷兰风俗画的领头人物,风俗画是17世纪荷兰相当流行的绘画品种,以描绘荷兰人的日常生活为主旨,维米尔的风俗画虽然数量不多,但他胜在通过对形式的追求创造出诗意的境界以及对光的高超运用,

所以,荷兰传奇画家维米尔,画作中的女子安静舒适美好,且有仪式感,正是因为维米尔将画中女子的生活形态,描绘出诗意的氛围,擅长于运用暖色调修饰画风,画中的人物构图,有非常准确的平衡感,如果维米尔用的是冷色调,那就没有舒适感了,

维米尔笔下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幅画,被称为“北方的蒙娜丽莎”,单纯的背景,女性表情温婉、灿烂,可以感受到她超越时空、永恒不变的魅力,对于服饰和头饰的色彩刻画,以及肌肤的细腻用色,维米尔的绘画功力难以用话语传达。维米尔的风俗画,蕴藏着精神与物质的教化意义。

维米尔作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对于任何英年早逝的人,我都感到不可理解,然而却只能无奈。人各有命,老天不因为某人才华横溢而为其增寿,也不因为某人作恶多端而让他早死。所谓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

在人类历史上,为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不少都是一生困苦,维米尔也是如此。有些人把自己的苦难表现出来,有些人却在苦难中表达人世的美好;前者如晚年的伦勃朗,而维米尔属于后者。

维米尔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好像他十分满足于生活的宁静、和美,并不把贫穷放在心上,自己真实的现实生活,并没有改变他波澜不惊的内心世界,他像描绘圣域一般,描绘家乡代尔夫特人们的日常生活。

维米尔一生贫穷,与他子女众多有关,家里吃饭的人多,买不起面包是常有的事。在抵御法国侵略的战争中,劳累过度,四十三岁便因病去世。

仪式感是现当代的一种语境,维米尔画中的人物并没有什么崇高的举止。维米尔表现的是一种生活中的“静美”,他画中的人物都显得很专注,如《倒牛奶的女仆》、《做花边的女工》、《天文学家》等。

维米尔应该是一个内心沉静,不温不火个性的人,有钟表匠般的精细与专注。我们现在很难想象十几个孩子在家中吵吵闹闹,而他们的父亲却在用画笔表现宁静!

现代社会喧嚣狂躁,人们为“事业”四处奔命,维米尔的画却像镜子一样,让人惊愕地发现,世间最可贵的,莫过于内心的宁静。


维米尔(1632-1675)在绘画史上的地位极为崇高,与梵高、伦勃朗并称为“荷兰三大画家”。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的日常生活,画作中的女子安静、舒适、美好,维米尔英年早逝,只活了43岁,他流传至今的作品不超过40幅,数量虽少,但质量很高。

↑ 维米尔 -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被称为“北方的蒙娜丽莎”

她的代表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齐名,被称为“北方蒙娜丽莎”。画面中的少女活灵活现,从浓黑的背景中脱颖而出,眼神纯真,动作灵巧,像是一张瞬间抓拍的人物照片。画中人物的身份、画家作画的原因等,都让这幅画成为《蒙娜丽莎》之后最具神秘色彩的女性肖像作品。

↑ 维米尔 -《花边女工》

维米尔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画商家庭,21岁就在画坛享有一定声誉。他有11个孩子,所以一辈子生活拮据。他的代表作还有《倒牛奶的女仆》《花边女工》等,大都取材于普通市民的生活,维米尔非常善于表现室内空间与光线,真实感强。

维米尔作品的主题并非古典绘画中常见的那些宏大、高尚、典雅的主题,他的作品大都是描绘市民琐碎的生活场景,如静物一样的人物画,画中人物在洗衣服、倒牛奶、切菜、弹琴,这些充满生命力的生活细节,造就了维米尔独特的风格与辨识度。

↑ 维米尔 - 《倒牛奶的女仆》,光影变化,逼真精致。

维米尔的画中,常有非常淳厚的蓝色,这种蓝源于非常宝贵的青金石,与等量的黄金价格相当。维米尔画中大片的蓝色,有人说象征维米尔的经济实力,也有人说他因此负债累累。因为当时很多的作品还是会来自商人、贵族的订单,所以大面积蓝色的作品,从侧面反应出“黄金时期”荷兰经济实力的雄厚。


维米尔的秘密:

维米尔的绘画方式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几乎一样,2013年一位叫做Tim的富豪,为自己拍摄的纪录片《蒂姆的维米尔》问世,重现了维米尔的这种作画方式。Tim经过对维米尔画作的一系列研究,并且重建了维米尔画作《音乐室》的场景,通过自制的装置,像描红一样,按照像素点一笔一笔描摹。这个完全没有绘画基础的人,竟然真的画出了几乎与原作一模一样的作品。用这种方式作画,花费时间很长,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维米尔一生留下的画作极少。

像描红一样作画,使得维米尔的画不论是构图、人物比例,还是光影变化,都精致得跟照片一样,因此有评论家认为这不是艺术。其实看似机械描摹的过程,解决的只是形和色的问题,而过程中对色彩的把握和对笔触的控制,也是一次再创作。技术和艺术,并非完全对立。即便在照相机发明的今天,很多摄影作品也能够被称为是艺术。所以,维米尔的作画方式说明,艺术的表达维度并不需要受到技术的限制。


番外:

维米尔的画作在二战时期又重新掀起了一股浪潮,原因是有一位叫米格伦的画家,以伪造维米尔的名作出名。因为希特勒非常喜欢收藏名作,米格伦就把自己伪造的名作卖给希特勒手下的人,战后被法庭定罪“售卖国家宝藏”,米格伦赶紧承认是伪作,结果最终定罪为“伪造国家宝藏罪”。这个荒唐的伪造者,让维米尔在二战时期又再次风靡全世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欧墙体彩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欧墙体彩绘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